所在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媒体新闻

【中国绿色时报副刊】探秘森林 保护自然——记中国林学会第三十四届青少年林业科学营活动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副刊 2017-08-16 本文被阅读过25180 [打印] [保存]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林垦部部部长梁希曾骑着毛驴艰难挺进小陇山,通过考察最终阻止了天然林因修建铁路而被砍伐的厄运。1962年,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的亲切关怀下,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组建成立。1998年,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率先进行天保工程试点工作,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半个多世纪以来,小陇山林业发展迅猛、绿色永续。不久前,它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小小科考员。

2017年7月20日至7月24日,由中国林学会主办,甘肃省林学会、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承办的第34届青少年林业科学营活动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举行。来自北京第四中学、北京第八中学等百余名学生深入小陇山林场,围绕“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森林培育、经营、调查等科学体验活动。

通过5天的学习与实践,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亲手培育苗木、制作蝴蝶标本、体验森林资源调查,更重要的是在心中埋下了一颗颗绿色的种子。

初识奇妙森林

走出课本

“记得在刚刚拿到这次科学营通知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地填表报名,因为我知道,这将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旅程……这是我们走出课本走向自然的好机会,我们将收获只属于我们的精彩故事。”北京第四中学李天桓作为学生代表在开营仪式上满怀期待地讲到。

此次林业科学营的目的地是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它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兼有我国南北方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也是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这里的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

参观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展厅,拉开了此次科学营活动的序幕。展板上,文字配以图片丰富展现了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的发展全貌。展柜里,老式放映机、流动红旗、资料文件、奖章印章等一件件实物,仿佛在向前来参观的同学们诉说着过往的岁月。

随后,在林检站专家史赟斌的带领下,同学们又走进小陇山林检站的蝴蝶标本室。标本室里,一个个蝴蝶标本盒被整齐地摆放在陈列柜中。各类蝴蝶沉睡其中,但仍展现着生命的力量。“老师,怎么才能抓到蝴蝶?”“抓到蝴蝶后,怎么制作标本?”“凤蝶和蛱蝶有什么区别?”……同学们围着讲解员不停地提问,小小的蝴蝶引发了他们浓烈的求知欲望。

林检站专家史赟斌向同学们介绍珍贵的三尾凤蝶

蝴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还是人类。同学们来到秦州森林体验教育中心体验森林户外活动,十几人同时站在一块不稳定的木质圆板上,如何通过相互配合使其保持平衡是考验同学的难题。只见同学们互相指挥,小心挪动脚步,在木板不断的摇晃中寻求短暂平衡。据专家介绍,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了解大自然是一个需要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生活在其中的人类需要从自身做起,尽力维护生态平衡。

“要想维持圆板的平衡并不简单。”

埋下一粒希望的种子

深入林海

纸上谈兵终觉浅,同学们终于有机会走进林场,亲自探寻自然的奥秘。

第一站党川林场,森林覆盖率高达96.6%,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林场副场长刘学东首先给同学们开展了一场苗木培育科普讲座。讲座后,同学们来到试验田,亲身体验培育油松种子的全部过程。回忆着刚刚学习的方法步骤,加上林场专家的指导,同学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手拿小铲,将土壤盛入塑料容器罐中,接着在土壤中央挖出一个2厘米-3厘米的小坑,再把事先经过处理过的油松种子埋入土中,最后浇水。过程中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不时传来讨论声,如何埋种子、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感受着泥土芬芳的同时,同学们顺利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把土盛进塑料容器罐里

给种子浇水

“同学们特别聪明,一看就会,种子埋得深度刚好,水也浇透了。”在旁指导的培育员对同学们的表现称赞有加。看着自己种下的树种,同学们的脸上也露出自豪开心的笑容,对于年仅十三四岁的他们来说,育苗或许只是件有趣的动手活动,但对大自然的好奇与兴趣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

置身林海之中,同学们继续听讲解员娓娓道来,“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大气、调节气候、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繁殖提供场所,要想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就要做好森林经营。”

森林经营先从调查开始,此次,同学们就体验了认识乔木树种、测量树木胸径。

“大家看720号树,这棵树最明显的特点是它的叶子,呈锯齿状,而且都是锐角的,所以它叫锐齿栎。”林业科技工作者王家驹给同学们作详细的介绍。随后,同学们两人一组,穿梭在树林之间,通过叶子和树皮特征辨树,再用专用盒尺测量胸径。“746号是什么树?”“胸径40厘米”……一时间,林子中充满浓浓的探索氛围。

林场专家向同学们讲解如何辨识树种

“量量这棵树的胸径。”

山坡难走,同学们就互相拉拽。遇到疑问,同学们集思广益。合作精神也在走进森林的过程中悄然孕育。

制作独一无二的蝴蝶标本

畅游长廊

桃花沟位于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东岔林场的桃花沟森林公园境内,森林是桃花沟景区最大的资源。在东岔林场副场长黄昌合的带队下,同学们排成一队徒步于桃花沟氧吧长廊中。

同学们畅游桃花沟氧吧长廊,听专家讲解树木知识。

“快追!”同学们大声喊道。

只见北京第八中学的李骁哲迅速挥起手中的扑网,一只黑色的大蝴蝶便被收入网中。随队的史老师立刻跑来帮忙将蝴蝶从网兜里拿出,并讲解道:“同学们,这是碧凤蝶,它体型大,翅膀上有蓝绿色的花斑,飞得高,适合观赏。”说着,她又拿出一只三角袋,将蝴蝶放入袋中保存。

“老师,又抓到一只。”北京第八中学的张浩然难掩扑到蝴蝶的喜悦之情,经老师确认,他抓到了一只蛱蝶。

“蝴蝶,终于抓到你!”

呼喊声此起彼伏,手中的扑网挥起一轮又一轮。尽管额头上流淌着汗珠,但同学们的脸上依旧笑容满满。“这是速度与准度的较量。”第一个捕到蝴蝶的李骁哲感慨颇深。走出桃花沟时,几乎每个小组都有所收获,除了蛱蝶,弄蝶和菜粉蝶是同学们捕获最多的蝴蝶种类。

晚上,同学们迎来期盼已久的制作蝴蝶标本时间。将蝴蝶从三角袋中取出插入展翅板槽中,然后用硫酸纸压住翅膀,用昆虫针固定躯干,最后将固定好的蝴蝶标本晾晒装入标本盒即可。过程看似简单,但却着实给同学带来不小的挑战。“制作蝴蝶标本很难,但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北京第四中学的孟帅呈和朱光涛通过默契的合作才将标本制作成功。

用硫酸纸固定好蝴蝶的翅膀

北京第八中学的郭添添在白天捉蝴蝶的活动中就表现得很积极,晚上制作好标本后的她更是兴奋地说道:“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买个网子,继续捕蝴蝶。”作为生物课代表的她也十分珍惜这次科学营活动。

种下一棵生态文明之树

穿越人工林

待种子萌发,破土而出,长成树苗,就可以移栽到大地上了。在李子园林场,同学们有机会体验人工造林。李子园林场副场长王润喜边讲解边做示范,整地挖坑,再植苗、浇水,最后罩上网子,“经过后续的管护就可以等待树苗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同学们此次种下的是锐齿栎树苗。领到种树的工具、选好植树地点后,大家纷纷撸起袖子干起来。北京第四中学的李天桓动作迅速,他先是手持铁锹挖坑,但挖着挖着遇到了根茎,阻碍了铁锹下行的路径,于是他换了一个方向,加大力度,成功化解困难。后来,当他正要把树苗放进坑中,一旁的专家立刻提醒道:“坑还有些浅。”于是,他又继续向下挖,待到一定深度后便将树苗小心翼翼地正立放入坑中。接着他再次拿起铁锹将土回填,土不小心撒到了叶子上,他就用手拨开,还仔细挑拣出土中的石头。最后,他用脚将树苗周围的土踩实、浇水、放上罩子。大功告成。

挖坑准备种下树苗

“之前学农时种过树,但这次程序不一样,老师不光讲了如何种树,还讲了‘三分种七分管’,做到可持续发展。”完成整个种树流程后,李天桓有了自己的思考。在一旁全程观察的林科所科技专家李安民表示,“同学们很认真,但技术还有所欠缺,应该让大家多体验,从小就培养重视生态建设的意识。”

“你看,这是什么树的叶子?”

在林科所沙坝种子园,同学们参观了世界最大的云杉种质资源库。张宋智博士作为讲解员带领同学们穿越园区,一一介绍育苗造林知识。“这是青海松和欧洲云杉杂交的品种,取青海杉耐寒的特点,取欧洲云杉生长迅速的特点。”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了无性繁殖,见到了各类云杉树。

定格下同学们收获满满知识的快乐瞬间

感受神奇自然 播下绿色种子

为期5天的林业科学营活动转眼间便落下帷幕。5天的时间,大家一起走进森林,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体验动手的快乐。

在这次科学营中,除了动手活动,同学们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认树木。上百种树种,各异的形态,加上花期已过,辨认难度大大增加,我不禁产生疑惑:认树对于这些最终还是要回到校园学习的同学们来说意义到底有多大?随着与林场专家、同行老师的交流深入,我渐渐得出了答案。正如小陇山植物园林业工程师陈守宪所说,认识树种不是目的,而是让同学们接触自然,认识大自然的神奇。也如北京第八中学生物老师高颖所讲,这是让同学们学会观察植物,比如关注叶形、株型,激发兴趣,等他们再回到生物课堂就会大不一样。

的确,对于这些从小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中,习惯了摆弄电子产品的孩子们来说,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并非易事。而这次科学营恰恰给予他们一次宝贵的机会,在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同时,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而培养其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学习体验绿色发展理念也正是活动举办的意义所在。

在最后一天的分享会上,北京第四中学的同学们就“甘肃小陇山林区物种多样性”做了深入解读。结合对“物种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的思考,他们认识到人类永远要以敬畏的姿态仰视自然,作为未成年人,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这样将来才能学以致用,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他们还自编自演了话剧《一片森林远比一堆木头更有用》。同学们感情充沛,通过一破三折的剧情演绎了对关于保护森林、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反思。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全情投入、专注的小脸,我想此次活动的目的便这样润物细无声地达到了。

生态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我们或许不能知晓今天的小小科考员们未来是否会成为生态保护领域的栋梁之才,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埋在他们心中的那颗绿色种子,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作者: 叶青

文章主题词:森林自然中国林学会青少年林业科学营

我要评论0 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匿名评论

您是第0000位访问者。
京ICP备11018462号-5